2018年06月15号
亲,欢迎来到国际艺术网【官方网站】!
010-87724862
最新资讯

”重走悲鸿之路“研学旅行

2025年9月27日中日学者虎跑溯源:藤原江文教授考察徐悲鸿与弘一法师艺术渊源

作者:张琛 张忠国 来源: 2025-09-30

2025年9月27日,为筹备《徐悲鸿诞辰130周年纪念文集(日文版)》的出版工作,日本著名学者藤原江文教授在国际艺术网(www.gjysw.org.cn)运营总监张忠国的陪同下,专程赴杭州虎跑公园进行深度学术考察,系统探寻徐悲鸿与弘一法师(李叔同)之间的艺术渊源。

       作为“纪念徐悲鸿诞辰130周年:艺术轨迹回顾展(东京首展)”的策展人、联合发起人以及纪念文集的主编,藤原教授此行旨在为这一重要的中日文化交流项目采集一手文献与图像资料,助力学术研究与出版筹备。

       考察团队重点走访了位于虎跑公园内的李叔同弘一法师纪念馆。该馆是弘一法师出家修行的重要旧址,藏有丰富的文献资料。考察中,团队尤为关注与徐悲鸿相关的艺术文献,其中包括徐悲鸿于1939年应广洽法师之请为弘一法师绘制的油画肖像(相关资料),以及其为弘一法师敬书《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所作的白描插画《说法图》(相关资料)。这些珍贵的文献与图像,成为连接两位大师艺术精神的重要见证。


  参访期间,藤原教授特别介绍了已于9月1-6日在东京中国文化中心成功举办的“徐悲鸿诞辰130周年纪念艺术轨迹回顾展”。该展览以日本为首站,后续计划在法国、德国、匈牙利、新加坡等国巡回举行。展览系统梳理了徐悲鸿的艺术生涯,并重点呈现其与中村不折、尾崎清次、矢崎千代二、赤松俊子等日本美术家的长期交流与相互影响,以此缅怀徐悲鸿与日本的深厚渊源,推动中日文化艺术在当代的深入对话。

        国际艺术网运营总监张忠国与栖在文旅度假酒店CityTalk栏目负责人林秋全程参与了本次考察。张忠国表示,此次“重走悲鸿之路”不仅是一次严谨的学术溯源,也是一次具有传播价值的公共文化实践。相关考察成果将通过“重走悲鸿之路”公众号及旗下的CityTalk栏目等平台进行系统分享,以期助力徐悲鸿艺术精神的当代阐释与国际传播。

  虎跑位于西湖西南部,地处大慈山麓,自唐元和十四年(819),寰中禅师结庵于此,并居此得泉,寺名以著。此后毁建者数。在历经了明清的扩建后,基本奠定了现在的建筑格局。

 虎跑泉和龙井泉、玉泉并称西湖三大名泉。虎跑泉周围有着迷人的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蜿蜒曲折的清泉流淌,高低错落的亭台楼阁,深厚的历史人文气息,是一处融自然、人文景观于一体、具有鲜明林泉特色的胜景。

又因寰中(性空大师)、济颠(济公活佛)、李叔同(弘一法师)三位高僧,给虎跑增添了传奇色彩。


徐悲鸿与弘一法师(李叔同)之间的艺术渊源之一:




徐悲鸿绘弘一大师油画像

  1939年夏,已迁居新加坡的广洽法师。为祝弘一大师60寿辰,特请正在新加坡举办筹赈画展的徐悲鸿为大师造像。徐悲鸿欣然接受,画了一幅弘一大师的油画肖像一一这就是经常被收入各种弘一大师纪念文集中的那幅画了。



徐悲鸿绘弘一大师油画像所依照的照片。丰子恺曾于1933年秋应广洽法师之请为该照题句

徐悲鸿本人显然对这幅画也很重视,1947年初秋,他又为此画亲笔补写了题记一则,表达了他对弘一大师的景仰之情。


题记全文如下:

早岁识陈君师曾,闻知今弘一大师为人,心窃慕之。顾我之所以慕师者,正从师今日视若敝屣之书之画也。悲鸿不佞,直至今日尚沉缅于色相之中不能自拔。于五六年前,且恳知友丐师书法。钝根之人,日以惑溺,愧于师书中启示未能领悟。民国廿八年夏,广洽法师以纪念弘一师诞辰,属为造像,欣然从命。就吾所能,竭吾驽钝,于师不知不觉之中,以答师之唯一因缘,良自庆幸。所愧即此,自度微末之艺,尚未能以全力诣其极也。

三十六年初秋,悲鸿重为补书于北平寓斋




徐悲鸿补题弘一大师油画像


徐悲鸿与弘一法师(李叔同)之间的艺术渊源之二:

       弘一法师(1880-1942)曾于1936年4月12日(阴历三月二十一)至4月24日(阴历四月初四)敬书《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为亡友金咨甫(梦畴)超度,后以单行本行世,除了传扬教义之外,其书法为晚年典型面貌,纯熟、平淡、恬静,具极高的艺术价值。



图13 弘一法师敬书《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书影,华夏出版社1992年影印版

图15 徐悲鸿作《说法图》,弘一法师敬书《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拉页插画,

华夏出版社1992年影印版该作有徐氏题跋曰:“廿八年九月二十悲鸿敬写。愿一切众生脱离百苦。”钤朱文方印“徐”。




纪念馆内,穿越时空的仰望




卧室



1916年,大师寻觅到虎跑是室行“断食”,以治神经衰弱等。断食期间,“载具宿根,乃染佛化此前大师曾作《落花》,《月》,《晚钟》等诗,奇托他心中的郁闷与悲哀正是那种炎凉世态,促使大师毅然出家并与虎跑结下了潜在的因缘。

书房

大师出家后,不依俗时名声自居,“行将以著述之业终其身耳”。潜心研究律学。出家不久,便“闭起关来”。为收集和整理失传的律学资料,他云游各地,足迹遍及浙江。费五年艰辛,编撰成《四分律比丘戒根表记》,把佛教中的律宗,重兴起来,成为“律宗的唯一代表人物”。



诵经屋


自大师“断食”返回浙一师后,"他茹素了,有念珠了,看佛经了,室内供佛像。从此对佛教的虔诚,贯穿在律宗的研究上,誓死躬行律行,甘做苦行僧。他晚年《赞红菊花》《辞世二偈》等诗,反映了大师不断修炼自己的崇高境界和感人品德。

结缘虎跑

1916 年秋,李叔同书题旧藏陈师曾所画荷花小幅:“一花一叶,孤芳致洁。昏波不染,成就慧业。”并作题记:“师曾画荷花,昔藏余家。癸丑之秋,以贻听泉同学。今再展玩,为缀小词。时余将入山坐禅,慧业云云,以美荷花,亦以自劭也。”所谓“余将入山坐禅”,是指他即将实行考虑一年之久的断食一事。

其实在东京美术学校留学时,李叔同就患上了神经衰弱症,多年深受其扰,有时甚至无法执笔,痛苦不堪。他曾与旧友许幻园谈及自己的病况:“今日又呕血”、“弟气促声嘶,不暇细谈”,虚弱之况可见一斑。

1916 年,夏丏尊从日本杂志中见到一篇关于断食的文章,讲断食有利身心调养夏丏尊对这篇文章很感兴趣,一次闲聊之下与李叔同谈起,李叔同听到后便向他要了这本杂志。以后几天,俩人又多次谈到断食之事,李叔同逐渐心生断食的念头。丙辰年十一月二十二日(1916 年 12月14 日),李叔同决定实行断食,由西泠印社主持人叶品三介绍,通过该社创始人之一、虎跑寺护发丁辅之联系,商定本月三十日(12月24日)入寺实行断食。

在中国近现代文化发展史中,李权同是公认的麒麟之才。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他是中国学堂乐歌的开创者之一;中国第一本音乐杂志《音乐小杂志》的编者;中国话剧的鼻祖;中国报纸艺术广告画的提倡者;中国第一本学校艺术刊物《白阳》的编者;中国第一首合唱歌曲《春游》的作者;中国最早使用人体模特进行美术教学的实践者,他以擅书法、工诗词、通丹青、达音律、精金石、善演艺而驰名于世。他提倡的“士先器识而后文艺”,“应使文艺以人传,不可人以文艺传”,对文化和艺术界影响至深,时至今日仍然有着教化和借鉴的作用。




在李叔同的艺术教育精神感召下,学生吴梦非、刘质平、丰子恺在毕业后于1919年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第一个私立的、以培养中等学校艺术师资为目的的艺术专科学校--上海专科师范学校。1920年又创办中国第一本美育杂志《美育》。此时李叔同已出家,却仍为该刊题写封面。

【加入西泠]

李叔同来杭任教后不久即加入西泠印社。他有一份自书的《哀公传》:“哀公传:当湖王布衣,旧姓李,入世三十四年,凡易其名字四十余,其最著者日叔同,曰息霜,曰圹庐老人,富于雅趣,工书嗜篆刻。少为纨绔子,中年丧母,病狂,居恒郁郁有所思,生谥哀公。”这份小传被认为是李叔同加入西泠印社用的个人资料。


影音休息室(李叔同)电影

归来:泉声与思维



虎跑径



长松叠翠,曲径通幽,听泉水淙淙,鸟语间关,令人尽消尘念。旧时以“虎跑径长松夹道”为景致之首。

Hupao Path

It is a green and tranquil path. Listening to the springs murmuring and birds singing, all worldly thoughts will disappear. It was the best scenic spot in the past as“pine trees line both sides of the long Hupao Path."



含晖亭


亭正对玉皇山。晨曦之时,阳光映亭,有朝暾散彩景致,故名。

Hanhui Pavilion

The pavilion is opposite to the Yuhuang Hill. When the sun rises, the pavilion is showered by the first sunrays in the morning. The pavilion is named after this fantastic morning scene.



虎跑泉清渫而甘寒,杭之圣水也。”乾隆皇帝品评天下名泉,水色晶莹、味甘冽而醇厚的虎跑泉,被其誉为天下第三泉。据载,康熙、乾隆皇帝南巡杭州时,都指定取用虎跑水。


“The Tiger Spring is clean and cool. lt is a divine spring of Hangzhou.”Emperor Qianlong commented on the Tiger Spring after tasting the famous springs in China, He appraised the Tiger Spring the third in China because of its cleanness and sweet taste. It was recorded that when Emperor Kangxi and Emperor Qianlong visited Hangzhou, they both appointed the water of the Tiger Spring for their daily use.

虎跑泉与龙井茶并称"西湖双绝"。虎跑四周山林连绵、溪泉淙淙、环境幽雅,内有史话馆、李叔同(弘一法师)纪念馆、弘一法师舍利塔、济公塔院、济公殿、虎跑泉、梦虎雕塑、滴翠崖、翠樾堂、观音殿等景点。"虎跑梦泉"现为西湖新十景之一。


罗汉堂


原为鼓楼,创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后废。民国初,寺僧模仿石屋洞五百罗汉造像,置像其内,故名罗汉堂。1983年重建并复制五百罗汉线刻像。

Arhats Hail

It was built during the Hongwu Reign(1368-1398),Ming Dynasty as a drum tower and ruined latterly. In the early years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monks of the temple copied the statues of the five hundred Arhats in the Shiwu Cave and put them in the hall. Thus, it was named Arhats Hall.The hall was rebuilt in 1983 and the line-carving statues of the five hundred Arhats were restored.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仅为分享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运营邮箱:290884765@qq.com,

   转载请注明相关文献出处


文字丨部分转自美术杂志社华天雪|关于新发现几件徐悲鸿人物画插图的考证  陈星 朗庐艺文笔记心窃慕之:徐悲鸿与弘一大师——纪念弘一大师诞辰145周年、徐悲鸿诞辰130周年


编辑丨张琛

审核丨张忠国



重走悲鸿之路公众号的Citytalk:


重走悲鸿之路—广东民众教育馆:曾是“提督府”,是“靖王府”,是“将军署”,是“行政院”,是“总统府”

1937年5月22日,应广东省教育厅之邀,徐悲鸿在广州市省立民众教育馆举行了为期8天的个人画展。此展的目录介绍:悲鸿“之素描为东方第一”,“其油画之著称于世者,为《傒我后》、《田横五百士》、《箫声》、《远闻》等。中国画则《九方皋》、《群牛》、《此去》等”。


北京市徐悲鸿纪念馆

列宁面模和托尔斯泰面模,为苏联著名雕刻家梅尔库洛夫赠送,成为徐悲鸿的珍贵收藏。

1934年5月到7月,徐悲鸿在莫斯科和列宁格勒举行中国近代画展,并与苏联艺术家结识、切磋。关于梅尔库洛夫,他曾记述:“梅先生爱制面模,苏俄近数十年来名人逝去,梅必为制之,从真人面上脱下,不啻真人也。美富豪某,欲以数十万金购彼此项作品,梅笑却之。余因请其托尔斯泰及列宁两模,蒙于两星期内制赠,故中国公然保有列宁真像者,余殆第一人矣。"


宜兴市徐悲鸿纪念馆

1915 年夏徐悲鸿应明智大学之邀前往日本,临别回国所作,以作纪念。画背面题有“海天寥廓”四字。

世界无穷愿无尽,海天寥廓立多时。出自清末梁启超的《自厉二首》



近期活动新闻:


徐悲鸿诞辰130周年:艺术轨迹回顾展在东京中国文化中心举办

2025年9月24日首届“徐悲鸿杯”中欧青少年儿童绘画艺术交流赛颁奖典礼在 维也纳 隆重举行
2025年10月武当山徐悲鸿艺术馆将于国际武当太极文化节期间对外开放


华天雪|关于新发现几件徐悲鸿人物画插图的考证


心窃慕之:徐悲鸿与弘一大师——纪念弘一大师诞辰145周年、徐悲鸿诞辰130周年


日本学者 藤原江文 教授 “纪念徐悲鸿诞辰130周年:艺术轨迹回顾展(东京首展)”的策展人暨联合发起人:《纪念徐悲鸿诞辰130周年纪念文集(日文版)》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