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读之光·传播四海 —— “重走悲鸿之路”研学考察之旅
时逢习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著名的《文明宣言》十周年。习主席在演讲中只到了一位艺术家,他就是徐悲鸿,习主席把徐悲鸿当做中西文化融合创新的典范,对如何弘扬悲鸿精神、传承中华文化作出了明确的指引。
2024年7月5日,在徐悲鸿长孙徐小阳先生、知名教育家任静雅女士、CR50杭州会客厅发起人倪永忠的大力支持下,著名艺术大师徐悲鸿先生的子弟以及华东地区部分艺术教育界、企业界人士一起为“重走悲鸿之路”研学之旅活动蓄势
徐悲鸿,一个在中国近现代艺术史上熠熠生辉的名字,他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连接中西文化的桥梁。徐悲鸿先生的艺术之路,不仅是他个人艺术追求的体现,更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与世界对话的缩影。徐悲鸿先生的艺术生涯,为我们展示了如何将中华文化的精髓与现代艺术相结合,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他借鉴了西方绘画的技法,同时融入了中国画的笔墨情趣和意境营造,创造出了具有东方韵味的艺术作品。这种融合不仅丰富了艺术的表现手法,也促进了中西文化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显得愈发重要。作为海内外从事语言教育及文化传播的工作者,我们深刻体会到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习主席在《文明宣言》十周年中的论述,不仅为我们指明了未来的方向,也为我们提供了前进的动力。
我们深知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和隔阂。也正是这些差异和隔阂,构成了文化交流的独特魅力。我们需要在尊重彼此文化的基础上,通过语言教育、艺术交流等方式,促进中西文化的相互了解和融合。
本次活动,徐悲鸿长孙徐小阳先生为大家详细梳理了徐悲鸿大师艺术人生中的艰辛求学故事和创作之路,讲述了追寻科学之光的一代宗师浙江东阳籍严济慈先生和同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声名显赫的江西南昌籍傅抱石先生的小故事,并肯定了“重走悲鸿之路”研学之旅对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加强美育,弘扬悲鸿精神,和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等方面的积极意义。
教育活动家任静雅女士介绍了自2002年以来,连续二十届以青少儿书画艺术及研学为主题的活动内容,肯定了“华人美育研学行·暨全国青少年文化艺术展评委员会·二十周年回顾展”的“首秀”成果,并感谢华人美育研学行杭州站一如既往的工作支持。
华人美育研学行文化顾问&中国乡镇企业协会乡村振兴委员会CR杭州会客厅发起人倪永忠先生介绍了‘’耕读之光·传播四海”五月份满觉陇首站的活动内容,六月份中国良渚古城遗址公园—良渚•雉山雅集站活动情况,以及七月份意大利那不勒斯站、九月份美国洛杉矶站的准备情况。
苏州市吴江区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浙江尹派艺术联谊会会长顾学风先生,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留学生管理与服务中心夏瑛主任、杭州益企文旅科技有限公司李虹、未来至美读行侠联合创始人李伦、奥地利Polymind私立创新教育机构负责人蒋夏洁、德辉光影(厦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黄德辉先生、华人美育研学行副秘书长张忠国等嘉宾参与了本次活动,一起观看并分享了徐小阳先生“百年鸿程-徐悲鸿的故事人生”心得。
7月6号研学旅行考察江西行
参观走访 浙江省衢州应用技术学校 江西东望教育科技集团
浙江省衢州应用技术学校毛阳明董事长,陈校长,杭州百分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劳总、井冈山大学国防教育鹰潭教学点负责人邹校、鹰潭九龙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实训基地负责人
7月7号研学旅行福建行
参观走访徐悲鸿艺术中心泰宁实践基地
7月9日华东研学考察总结会
徐小阳先生在对研学考察活动作了总结
徐小阳先生认可奥地利Polymind私立创新教育机构负责人蒋夏洁提出的观点,倡导我们大家首先要加强语言学习。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通过学习对方的语言,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对方的文化。
其次,通过华人美育研学行组委会和未来至美读行侠等机构的研学课程,他认为需要加强艺术交流。艺术是文化的另一种表现形式,通过艺术交流,来直观地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艺术展览、主题讲座等,让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家和文化爱好者能够相互交流和碰撞,从而推动中西文化的融合和创新。
他再次肯定了中国乡镇企业协会乡村振兴委员会CR杭州会客厅联合发起的耕读之光·传播四海——“重走悲鸿之路”研学之旅将不仅是一次文化之旅,更是一次心灵之旅。耕读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倡导的是“耕读传家”的家族理念,注重的是对知识和道德的追求。“重走悲鸿之路”的研学之旅不仅是针对海外,对国人也同样重要。我们深知,一个民族的强大,离不开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与自豪。所以,我们也需要重视跨文化教育在各级教育体系中的实施。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都应加强对学生跨文化意识和能力的培养。通过开设跨文化课程、举办文化交流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和理解不同文化,培养他们在多元文化环境中生活和工作的能力。
此外他还提到杭州百分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线上艺术培训,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文化交流平台。我们可以通过线上平台,让中西文化爱好者能够实时互动、分享观点,共同推动文化的传播和创新。
徐小阳先生的总结让与会人员受益匪浅。徐悲鸿先生曾说过:“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在中西文化交流与融合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保持谦逊和开放的心态,但也要坚守自己的文化立场和价值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推动人类文化的繁荣与进步。这也是我们“重走悲鸿之路”研学之旅活动的主要目的和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