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6月15号
亲,欢迎来到国际艺术网【官方网站】!
010-87724862
艺术之星

文艺知识

1918年5月徐悲鸿评文华殿所藏书画之二 五代黄筌《鹰逐画眉》

作者:张琛 张忠国 来源: 2025-07-26

      戊午三月,与画法研究会诸同志观清之文华殿古书画,以鄙见评之如左。

      五代黄筌《鹰逐画眉》幅,精神团结,情态逼真,虽无款识,诚非黄筌莫能作也。其趣视徐熙略异,徐尚工雅,黄尚简劲,二者相衡,莫能轩轾。本幅以鹰之疾转,厥状恣厉,为最得势。画眉趋避危急,毕具哀鸣之态。其小树枯草,均以焦笔出之,允称丛驱,此则尤难能可贵者也。其鹰眼之疾,翅之劲,画眉之喙爪之瘦,阅者均不可忽意失之。——徐悲鸿

後蜀黄筌鷹逐畫眉圖軸神品こ

      素絹本著色畫立軸,無款識,姓名見跋中。絹上方有題詩五首。第一首云'畫眉幽鳥羽毛奇'鷙翮飛來日暮時。翠竹蕭蕭黄草薄,一聲驚起野花枝。趙俶。下有「本初」两字一印。第二首云"八月胡鷹掠地飛,愴忙樹底急相依。俊禽尚且知先避,何況人尤不見機。杜允誠。下有「可問」「洪崖樵者」两印。第三首云'雨華枝上畫眉啼,蒼鹘斜飛影漸低。冷眼暗窺心已動,何殊偃月禍深擠。會稽楊深。下有「楊深」「原齋」两印。第四首云"修眉如畫稱鮮翎,自在棠梨試好聲。野鶻翻身雲外落,故應偷眼忌多情。剡許汝霖。下有「時用之章」一印。第五首云"小棠枝上語調簧,曾駐多情走馬郎。驚鳥見攻能引避,禽中真是白眉良。恕齋班惟志題。下有「彦口」两字一印。下方右角有「王氏若水」一印。詩塘有陳繼儒題云:此畫鷹捉畫眉,非黄筌不能作。孟昶按,鷹犬出獵,一鷹離鞲,怒擲直人殿中,搏畫上翎毛,蓋黄筌筆也。余有黄筌雪兔,竹勁草垂,極似此筆。昶卯生,筌繪兔壽之前。董思翁八十,余撤雪兔爲祝,思翁亦卯君也。今畫眉不堪老拳,得無類宋太宗之欲射花蕊夫人乎?一笑。崇禎丙子六月十六日,眉道人陳繼儒題於藤鵬白鸚鵡架下。下有「陳印繼儒」「眉公」两印。絹高三尺六寸六分,廣一尺六寸七分。——《盛京故宫书画录》


黄筌()<得欢图立轴>

黄筌(903~965),五代西蜀画家。字要叔,成都(今四川省成都市)人,主要活动在后蜀(925~965)时期。他17岁时即以画供奉前蜀后主王衍。后蜀先主孟知祥即位后,授他为翰林待诏,权翰林图画院事。后蜀后主孟昶时,赐金紫,加官衔为如京副使。供职西蜀画院,先后达40年之久,图画殿庭墙壁,宫闱屏幛不可胜纪。后蜀降宋之年(965),来到宋京城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即年病死,享年当在80岁以上。

黄筌 <雪中白鹭> 立轴



《长春花鸟册》

      黄筌在中国古代花鸟画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13岁时就从刁光胤学画,善于综采诸家之长:鸟雀师刁光胤,山水师李升,龙水、松石、墨竹师孙位,皆能曲尽其妙。不但学力博赡,而且能自出新意,不蹈袭他人陈迹。特别是花鸟画方面,他能将刁光胤等的格法加以增损,故其成就远过其师。中国工笔花鸟画自唐代边鸾开始,就以下笔轻利,用色鲜明见长,黄筌正是沿着从边鸾到刁光胤这条道路而创为一种新体并使工笔花鸟画达到成熟期。


五代 <黄筌雪竹文禽图> 绢本,设色,纵23.6厘米,横45.7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黄筌虽然是宫廷画家,但能保持艺术家的个性,敢于坚持艺术的规律,这是他成功的基本因素,有一个故事很值得人们深省。据《宣和画谱》记载:蜀后主王衍曾诏黄筌一起观赏唐代画家吴道子画的钟馗。后主认为“吴道子画钟馗用右手第二指抉鬼的眼睛,没有力。不如改为用拇指有力”。于是命黄筌把画拿回去改一下。黄筌并不在吴道子原本上修改,而是根据后主的想法,重画一幅呈献。后主责备他不按命令办事。黄筌解释说:“道子的画,眼神意思都在第二指,现在我画的眼神意思都在拇指。”说明一件作品,是一个整体,不能修改局部而有损整体的道理。蜀后主不是艺术家,他乱出主意,而黄筌坚持艺术规律,决不唯命是从,这种精神是极其难能可贵的。


《蓬婆山册图册页》

      公元926年西蜀在孟知祥统治时期设立宫廷画院,黄筌被授于“翰林待诏”,主持画院工作,他为西蜀宫廷服务四十余年。曾多次奉命为宫殿、寺院创作许多幅壁画。同时他创作的画卷,也往往成为西蜀与其他政权交往的礼品。北宋乾德三年(公元965年)蜀主孟昶降宋,黄筌与其弟帷亮、子居宝等随孟昶一同到北宋都城汴梁(今开封)。黄筌父子虽然受到宋朝太祖的礼遇,但黄筌大约年事已高,故土难离,同时对西蜀的灭亡非常痛心,不久就病故,留下小儿子黄居寀供职于北宋画院。黄居寀(公元988一?年)能继承家学,而且“画艺敏赡,不让其父”,甚至画“怪石山景”,超过其父。此,他受到北宋太祖、太宗的赏识和恩宠。由于黄居柬身体力行地提倡黄筌的画风,所以黄家的艺术形式与格调,成为宋初画院评定绘画作品优劣取舍的标准,使黄家画风盛行达百年之久。直到北宋中期,画家崔白、吴元瑜的新画风出现,花鸟画坛才改变这种状况。




《写生珍禽图》

      黄筌的《写生珍禽图》其表现翎毛、昆虫等自然物态的精确性及其作为艺术形象的审美趣味性,确已达到妙造自然、形神兼备的地步。黄筌还继承和发展了边鸾描写活禽生卉的传统,以优美的笔致和赋色技巧表现动植物的生动情态。据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说:“诸黄画花妙在傅色,用笔极新细,殆不见墨迹,但以轻色染成,谓之‘写生’”。为了塑造花鸟的动人形象,他重视观察体会禽鸟的形态习性。后蜀广政七年(944)他奉命将淮南所赠仙鹤画于偏殿之壁,作唳天、警露、啄苔、理毛、整羽、翘足等姿态,生动逼真,该殿竟被称为六鹤殿。广政十六年黄筌又画四时花竹、兔、雉、鸟雀于八卦殿。黄筌供职宫廷画院,所见所画多为禁苑所有珍禽瑞鸟、奇花怪石,如桃花、鹰、纯白雉兔、金盆鹁鸽、孔雀、龟、鹤之类以适应宫廷欣赏趣味,因而形成一种独特风格,宋时被称为黄家富贵。

      黄筌也能画山水、人物。前蜀后主王衍命他将吴道子《锺馗捉鬼图》中用食指抉鬼眼改为用拇指,而黄筌以原画全身动态及眼神具在食指而不在拇指,故不能仅作局部改动,而应重新创作的故事,说明他对古代作品的深刻理解和人物画技巧的精湛。


<柳岸聚禽图>

      黄筌作画极为勤奋,北宋时御府所藏他的作品还极为浩繁,但现在传下来的作品已很稀少。黄筌《写生珍禽图》虽为给黄居宝作范本的画稿,但却不难据以想见写生技巧之妙。


五代 黄筌< 芳溆春禽册页>

绢本 设色纵22.3厘米横25.6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黄筌父子的画体对宋代院体画的形成有着极大的影响。据《宣和画谱》的记载,他们的画法,“自祖、宗(按:指宋太祖、太宗)以来,图画院为一时之标准,较艺者视黄氏体制为优劣去取”。其权威性之大,在绘画史上诚属罕见。

参考资料:

五代-黄筌绘画作品欣赏http://www.360doc.com/content/12/0223/07/6956316_188793181.shtml

古画苑掇英:黄筌(五代·后蜀)http://www.360doc.com/content/14/0417/18/7001798_369822572.shtml


《盛京故宫书画录》收录清末沈阳故宫翔凤阁所藏书画。共收书画四百四十九件,体例仿《石渠宝笈》。分卷、轴、册、经、幅、额、联七类,每一类前书后画,末附刻丝、刺绣。轴之属二 后蜀黄筌鹰逐画眉图轴二三四


文字丨部分转自网络

顾问丨任静雅

编辑丨张琛

终审丨张忠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