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午三月,与画法研究会诸同志观清之文华殿古书画,以鄙见评之如左。
宋惠崇《山水》卷,浑秀极矣。其画派在当时殆独创。凡作平原而悉渚岸萦回之势之花木水石错杂辉映之韵,他人莫之逮也。惠崇僧也慧矣,有御者题诗,尚不恶,此尤为画幸也。——徐悲鸿
惠崇(965-1017),福建建阳人,北宋僧人,擅诗、画。作为诗人,他专精五律,多写自然小景,忌用典、尚白描,力求精工莹洁,颇为欧阳修等大家称道;作为画家,他“工画鹅雁鹭鸶,尤工小景,善为寒汀远渚、潇洒虚旷之象,人所难到也”(北宋郭若虚语)。苏轼为惠崇画作《春江晚景》的题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名传千古。
宋释惠崇谿山春晓图卷九六
素絹本著色畫,無款識,姓名見跋中。絹首有「王鍇」「膠西張應甲光三氏圖書」「左軍榮禄大夫之章』「商邱宋犖審定真蹟」四印,上有「耆德中正」一印,又有「乾隆御覽之寶」「樂壽堂鑑藏寶」「石渠寶笈」三璽。
絹中有「古希天子」「八徵耄念之寶」两璽。絹末有「喬木世家清奇珍玩」「張應甲」两印,又有「乾隆鑑賞∫「三希堂精鑑璽」「宜子孫」三璽。前押縫有「壽」字一璽。後隔水有董其昌識云"崇禎三年歲在庚午五月,金沙聼雨,於惠生高齋重觀,其昌。下有「昌」字一印。
引首李兆蕙隸書「谿山春曉圖」五字,款署「長沙李兆蕙」。拖尾有陶振題云'浣花谿頭春晝閒,緑水恍接銀河灣。參天柳色自遠近,上有好烏鳴關關。錦雲夾谿三十里,千樹萬樹桃花斑。武陵天台在仿佛元都白口相迴環。其中豈無仙子宅,微聞雜珮聲珊珊。黄茅野屋星散口,酒旗斜出青林間。漁郎采魚谿上去,艇子打鴨波心還。釣鼇野客居塵寰,十年行歌行路難。尋真謾思窮海嶽,鑿翠空想棲林巒。蝎來披圖苕渚上,使我一笑開心顏。於戲「不知人間何處有此景,杖屨直欲相躋攀。潯陽陶振。又沙可學題云"鼇溪杏花春雨足,疊澗争流溢深谷。嵐氣空濛暖翠浮,波光滉漾蒲萄緑。柳外人家白板扉,漁罾曉掛蒼苔磯。鳧鷺汛渚傍舟楫,沙禽浦樹相因依。川廻野迥林麓斷,輕煙漠漠開平遠。白鳥孤飛雲水寬,青山一抹蛾眉口惠崇畫史天機精,晴窗寫出滄州情。曾襟淑氣寄毫素,展卷使吾雙眼明。圖中風景堪重惜,越土吴鄉相仿佛。石田茅屋久荒涼,杜宇苦啼歸未得。天涯半生羈旅客,隨處林泉聊自適。烏紗白髪照滄浪,杖屦逍遥歌口逸。古宏沙可學。又鄭椅題云.重重洲渚見鳧鷺,柳暗華明水閣低。記得雨晴湖上路,畫船曾繫六橋西。西粵鄭椅。
陳又莊 題云"江南二月春光好,紅錦千機絢春曉。一溪流出武陵花,四郊緑遍王孫草。是中原有隱者居,碧波萬頃摇窗虚。阿翁早晚尋歸口'酒酣自玩雙明珠。四明陳莊。
又董其昌跋云"五代時僧惠崇與宋初僧巨然皆工畫山水。巨然畫米元章稱其平淡天真。惠崇以右丞爲師,又以精巧勝,江南書卷爲最佳。一似六度中禪,一似西來禪,皆畫家之神品也。惠生博雅好古得此奇蹟,惠祟亦得主人矣。
己巳中秋日,董其昌觀,因題。又宇文燧題云"此地乾坤别,年華隔世塵。溪分燕尾遠,山抹翠眉新。楊柳低垂曉,桃華爛熳春。鴛鴦嬉沙渚,白鷺點柔蘋。僻境無豪客幽居有散人。飛泉寒漱玉,蔓草暖成茵。
谿友時留鯽'園丁或獻蒪。鶴書傳遠信,蠟酒接芳隣。石屋依崖古'巖雲出岫頻。民淳存治化,俗厚樂天真。撫卷殊高致,題詩爲品甄。煩爲口著筆容我一閑身。蜀西宇文燧。
又趙文題云"千林紅杏遍山椒,谿上風晴景物饒。啼鳥落華春寂寂,夕陽芳草路迢迢。漁罾遠掛鷗邊渡,釣艇輕移柳畔橋。應有仙家在何處,恍疑天外奏雲韶。苕谿趙文。
又朱弼題云"雨霽谿山分外濃,看來多與武陵同。沙頭楊柳株株緑,谷口桃花樹樹紅。禽鳥和鳴春色裹,輪竿争釣水聲中。杖藜擬欲尋仙蹟,知在煙霞第幾重?瑀林朱弼“
又李東陽題云"宋初世説詩僧九,中有惠崇稱畫手。水禽沙鳥亂縱横,更著巖花兼岸柳。此圖此境知何處,不是湘南是京口。溪山宛轉接林亭,嵐霧依稀人窗牖。來檣去橄紛無數,忽似中流遇口友。風翎露翠满晴空,乍見如無索還有。應將目力極秋毫,未許長材容寸朽。禪心忽與天機動,指點人間盡飛走。從來詩畫可通神,問渠清思還能否。石淙詩翁百無好,見畫真能辨妍醜。多情爲謝水村翁,半幅生綃一杯酒。两翁卜築今相近,莫向青雲回白首。嗟予本是好遊人,亦欲江湖口罾筍。東陽。
又王樨登跋云"少時曾見惠崇畫江南山景,王介甫題詩贊其超絶。然菰蘆只尺,意興蕭瑟,不如此卷長踰半尋,而禽魚花鳥,林靡岫靄,縱横爛緲,筆法清潤,類趙大年。至於寄思縣密用墨穢蔚,毫丹縷碧,宛盡人巧,大年有所不逮也。讀長沙公題,則此圖蓋長洲陸太宰物,後舉贈邃菴相國。两公并好古博物之士,宜其饋遺、莫非名器。今歸陳文學從訓,從訓尚慎嗇之,勿爲他人所攘。雖然,空諸所有'禪宗之緒言,何我何人,一切皆幻,惠公而在,且將拊掌余言矣。太原王穉登敬書。
又顧大典跋云"余自束髪以至登朝,十餘年間,每過京口,輒弭欋者旬日。見其山水秀潤,信如米南宫之言。而今覩是卷,則宛然似之。陳君從訓,京口人也,行將挾策壯遊,携之以行,則故國江山之勝,無適而不在几席間矣。從訓其實之哉「至於畫品之精絶,則來友百穀論之詳矣。乙卯冬日武陵顧大典書。又識云"辛巳立□日,從訓携來重閱,江南春色,如貯生綃半幅間也。大典識。
又先三老人識云 余再過江南,得此幀於王奉常煙客。來札云此先人精意所注,愛之不啻腦髓,先翁海内精鑒,可謂得所歸矣。然侯門一人,蕭郎路人,分袂掩泣,情景仿佛過之,其珍重如此。余每當風日晴好,一再披對,輒怡然永日,不知身之在塵世也。淳其寶藏之。辛酉重九前一日,先三老人識。
又王世懋跋云"山水横幅能作萬樹桃花、百種禽鳥,故是五代遺法,李范董巨輩所無也。惠崇以詩僧鳴宋初,聲價當與貫休比肩,黄荃父子不足比也。景似京口,又爲京口故物,天以授從訓者,從訓其寶之。瑯琊王世懋謹識。
又王世貞跋云"惠崇詩僧也,畫品不能當荆、關之半。而今所覩平湖小嶼、汀花水禽、漁舟茅舍,便娟瑛帶,種種天趣,故非南渡後人所及。昔老米謂五季以來畫江南景稍清遠者,輒以爲王摩詰而實非。使不作惠崇題識,將無以爲摩詰耶? 此卷自楊先生應寧而歸之陳從訓,從訓亦京口人也,春時唤小刀泛焦山、北固間,出圖而歌張志和「桃花流水」按之當與江山俱響應矣。弇州山人王世貞題。
又王叔承題云題陳從訓所藏惠崇《西山春霽圖》卷詩一篇"惠崇一詩僧,宋首柴周尾。丹青人禪觀,别自通元理。能於尺素間,默染千山水。昨登金焦興不孤,陳郎示我溪山圖。灑然江舟夢破被,景象歷歷口模糊。畫家精工多近俗寫意得神形不足。此僧妙趣種種兼'瀟灑天機更繁縟。不满三尺吴興縑疊嶂層巒了堪掬。桃花半指萬家紅,柳絲寸地千村緑。林靡水靄映茅堂,魚罾酒旗帶煙竹。黄鶯白鷺雜錦雞,百鳥群飛恍聲逐。两點三點溪舰來,似聞欸乃瀟湘曲。鍼頭毫末甚纖細,鳥辨翎毛人辨服。有如蟭螟寄蚊睫,生氣晴光藹團簇。當時筆有神鬼憑,大地微茫化工縮。千年故跡拂若新,昨夜溪山雨初沐。或言工勝趙大年,又云妙超董巨源。只須三日坐其下,眼輕南宋何論元。若使寫時無印款,清華好作王維看。□畫千黄金,秀色飢可餐。出自楊閣老,來從陸天官。陳郎故是楊家倩,怪來玉潤饒奇觀“老米小圖倪大幅,别開四壁江山寒。陳郎揮灑信有本,亦當落筆生林巒。才情不自羈,往往託伎倆。山僧後世圖口無前生障。不然空觀借虚影,欲表乾坤俱幻相。我昔游桃源,仙洞不知處。變爲驛路塵,桃花盡空樹。滄桑幻化相有無,□覺披圖是真遇。維摩游戲亦口寶,手招萬界空花口。托盃一笑避人間,便挾金焦畫中去。萬曆丁亥五月梅雨中賞鰣魚,還自焦山,賦此。其明年戊子七月,將泝大江人白門,秋旱得涼雨,從從訓酒間書之,一助游興。松林王叔承。
又曹溶跋云"自輞川翁後,畫分南北二派,評者謂北爲劣。惠崇有融會两家之意,不妨與詩并傳。
康熙癸巳正月,槜李曹溶。絹高七寸七分,廣五尺八寸。絹末高宗純皇帝題詩云"馥馥蘭芬□地陳,溪山動植共熙春。摩挲七百餘年物,潤手桃花帶露新。禪宗南北畫還同,六度中禪屬惠崇。奇蹟千秋貴得所,真誰拈出是思翁。箇僧工畫又工詩,妙構溪山春曉時。若識本來無一物,淡皴濃抹更奚爲?乾隆戊寅御題。下有「乾隆宸翰」一璽。
宋代画家惠崇《宋惠崇溪山春晓图》
《宋惠崇溪山春晓图》是宋代画家惠崇的画作,该图画江南平远山水景色。画面前后始终以重山叠岭为背景,在这山溪河流中间,岗峦起伏,平渚相牵,其上林木葱郁,花开烂漫,竹林深幽,垂柳依依。
卷首是山溪,水中有四舟。水中各种水禽甚多。对岸柳树、桃树及杂树、水边丛草,远山数重。画的左半偏中部分伸出一个山岗、渚滩,卷末是从山中流出的溪水,溪水之左又是城坡。山坡上都长满了绿柳红桃和各类杂树,一片江南春色。
此图无款印,传为北宋惠崇作。引首有李兆蕃篆书“溪山春晓图”五字。
此画山石用墨较浓,画树特别精致,杂树用笔点簇而成,柳树以方直线条勾出老干,然后丝出柳枝条,最后再染汁绿色。桃花用红白二色点出,至今犹艳。
画中布局取平远之势,但崇山叠岭,云气蒸腾,亦显境界深幽,而萦绕于山间的河流、湖水与云气融为一片,又使其境空灵渺远。画中笔法温和平淡,近山、林木等勾皴外,山石多以染法,随形变化,浓淡相宜。其敷色简淡,醒目异常,增强了画面春日融融的明丽气氛。
惠崇擅画江南春色、烟雨水禽,以小景名世,有"惠崇小景"之称。善诗,为宋初"九诗僧"之一。因其善诗,故植诗境于画,情景如乳水交融,清丽可爱,颇得文人学士青睐,王安石诗赞云:"画史纷纷何足道貌岸然,惠崇晚年吾最许";苏轼题其画:"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的这首《惠崇春江晚景》应当是脍炙人口了。可是关于宋代画家惠崇和尚的事,很多人却不太熟悉。苏轼的这首诗就是为题惠崇和尚的《春江晚景图》所作,可惜此图今已不传。存世作品有《秋浦双鸳图》、《沙汀烟树图》等。
惠崇《秋浦双鸳》台北故宫
惠崇注重运用透视的绘画技艺,把秀丽山川,艺术地取入画中,自成一格,脱俗不凡。他所作《秋浦双鸳图》,前景绘芦苇败荷,中景画鸳鸯一双栖于岸上,远景为岸际天空,全景给人一种秋天虚旷潇洒气氛,具有诗的意境,情景交融,洒落生姿。故他的画品,博得不少文人诗客的赞誉,争相题诗,趋攀风雅。宋代诗人兼书法家黄庭坚对惠崇小景,备加称许:'惠崇笔下开生面,万里晴波向落晖。梅影横斜人不见,鸳鸯相对浴红衣。'
惠崇 《沙汀烟树》绢本设色24cmx25cm 辽宁省博物馆藏
惠崇取五代遗法,却远避中原,不为'北宋初山水画坛风行全景式大山大水和寒林画体'的时风所动,独成自法,以'人所难到'、'当代所无'的虚和潇散小景,立足于北宋山水画坛。
惠崇的画作,流传至今的不多,如《沙汀烟树图》,乃国宝级藏品,现收藏于辽宁博物馆。《沙汀烟树图》为绢本设色,纵24厘米,横24.5厘米,原被清室收藏。辛亥革命后,住在紫禁城的清朝末代皇帝溥仪以赏赐的名义,让其弟溥杰将此图携出宫,后此画辗转入藏东北博物馆,即现在的辽宁省博物馆。
此图描绘了江南水乡初春之景:春江水暖,潺潺流淌,引得许多水鸟嬉戏其中。画面左侧,水面之上,有两只水鸟比翼双飞,煞是动人。河岸边有水草摇曳,浮萍微动。两岸之上,沙汀平铺,绿树成荫。近处岸上,杨柳正吐新绿,枝繁叶茂,生机无限。对岸丛树茂密,烟霭笼罩,若隐若现,扑朔迷离。此图虽然描绘的是初春时万物复苏的情景,但空旷清逸、烟岚迷蒙的画境不免让人顿生伤春之感。
《秋渚文禽图》北宋 惠崇台北故宫博物院
绘深秋季节,荷叶枯败,数枝折断,叶面业已破烂成网状,零星漂浮着数棵野菱,河岸上两只麻鸭觅食。
《雁图》东京国立博物馆
绢本,设色,24.5x20.3cm,收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唐绘手鉴-笔耕园》中。绘滩头芦苇长势茂盛,岸边四只雏雁或立或卧,另一只从土坡后探出头来,盯着前面的四小只。
《惠崇秋野盘雕》故宫
惠崇生在闽北。他的诗才、他的画才,源于武夷山水的天然真趣,灵秀之精。武夷山地境葱笼明澈,祥和幽静;溪河湖泊,蔚然生机。其间,更有山岚雾霁,迷迷茫茫;云霞烟霭,漠漠渺渺。林岫草舍,河湾泊舟,小桥飞鹭,沙渚芦雁,美景无数。生于此的惠崇虽以王维为师,取五代遗法,却远避中原,不为“北宋初山水画坛风行全景式大山大水和寒林画体”的时风所动,独成自法,以“人所难到”、“当代所无”的虚和潇散小景,立足于北宋山水画坛。
他的五言诗作,佳句颇多,摘录在下面供欣赏
:“照水千寻迥,栖烟一点明。”《咏池露》
“河分冈势断,春入烧痕青。”《访杨云卿淮上别墅》
“河冰坚度马,塞雪密藏雕。”《塞上》
“繁霜衣上积,残月马前低。”《早行》
“禽寒时动竹,露重忽翻荷。”《杨秘监池上》
“地形吞蜀尽,江势抱蛮回。”《送远上人西游》
“鸟归杉堕雪,僧去石沉云。”《宿东林寺》
“露下牛羊静,河明桑柘空。”《田家秋夕》
“秋近草虫乱,夜遥霜月低。”《秋夕怀长公》
“寒禽栖古柳,破月入微云。”《秋夕怀汪白诗》
“扇声犹泛暑,井气忽生秋。”《晚夏》
“落潮鸣下岸,飞雨暗中锋。”《瓜州亭子》
“马渡冰河阔,雕盘喷日高。”《维邢道中》
“惊蝉移古柳,斗雀堕寒庭。”《国清寺秋居》
“井含春气碧,楼转夕阴清。”《宫中词》
“河来天上阔,云度月边轻。”《七夕》
“云阴移汉塞,石色入秦天。”《太一山》
参考资料:
北宋僧人画家惠崇http://www.360doc.com/content/22/0121/10/40044036_1014274640.shtml
[原]北宋山水画家-僧人惠崇http://www.360doc.com/content/20/0310/17/59974939_898213338.shtml
宋惠崇《溪山春晓图》绢本http://www.360doc.com/content/20/0817/17/11628265_930798572.shtml
《盛京故宫书画录》收录清末沈阳故宫翔凤阁所藏书画。共收书画四百四十九件,体例仿《石渠宝笈》。分卷、轴、册、经、幅、额、联七类,每一类前书后画,末附刻丝、刺绣。
宋释惠崇谿山春晓图卷九六
文字丨部分转自网络
顾问丨任静雅
编辑丨张琛
终审丨张忠国